近期,光伏企业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迎来集中披露期,从公布的情况来看,行业目前正经历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上游产能扩张、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价格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许多企业出现“越卖越亏”的情况。
截至8月27日下午,光伏板块57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35家实现盈利,22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中,阳光电源、特变电工、横店东磁三家企业上半年盈利超10亿元,阿特斯、吉电股份、博威合金、晶盛机电和锦浪科技归母净利润超过6亿元。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TCL中环、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6家主链龙头企业,净亏损合计超180亿元。
企业半年报详情
隆基绿能: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司营业收入328.13亿元,同比下降14.83%;净亏损25.69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减亏26.61亿元。
晶澳科技:2025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9.05亿元,同比下滑36.0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5.8亿元,同比扩大195.13%。
天合光能: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0.56亿元,同比下降27.72%;归母净利润亏损29.1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2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9.5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9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44亿元,上年同期为-1.57亿元
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05.09亿元,同比下降7.5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49.55亿元。
协鑫科技:2025年上半年,协鑫科技实现营收57.35亿元,同比下滑35.3%;毛亏扩大至7亿元。
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大全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4.7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7.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从当前行业格局来看,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与需求严重错配,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迷区间,且全面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在此态势下,主要光伏企业已陷入较长周期的亏损,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光伏多晶硅行业更是直面价格持续下行、全行业普遍亏损的严峻考验。
产业链上下游承压
光伏企业承压,处在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原料和应用同样遭受冲击。石英坩埚企业业绩可谓“一年不如一年”,2025年上半年,石英股份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减少30.13%;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58.41%。
针对业绩下滑,石英股份表示,主要是光伏行业阶段性市场供需失衡,致光伏用石英材料价格下跌。针对市场变化,同时为降低风险,公司执行谨慎销售策略,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同比大幅下滑。
光伏玻璃行业形势也十分严峻,今年上半年,南玻A实现营业收入64.84亿元,同比下降19.75%; 实现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89.83%。金晶科技营业收入23.94亿元,同比减少32.56%;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减少135.04%。安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7.42亿元,同比减少30.56%;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2194.75%。
南玻A中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抢装拉动玻璃需求短期激增,海外政策变化重构玻璃出口格局,光伏玻璃供给增加,玻璃价格在3—4月小幅提涨后伴随抢装潮退坡快速下行,跌破去年价格低点。
小结
从短期内看,光伏行业的出清和整合可能仍将继续,价格和盈利能力的复苏需要时间。具备核心技术、成本控制能力、品牌优势和多元化布局的企业更有希望度过寒冬。而中长期来看,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当前的深度调整期,或许有助于行业挤出泡沫,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来源:弘璨石英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