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是世界天然水晶原料集散地,有“世界水晶之都”之称,近些年还获得全国硅材料产业基地之称。2022年,东海入选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84.49亿元,全县硅产业企业超600家,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4.43亿元,其中硅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60亿元。

东海县的硅产业(以石英制品为主)被列为江苏省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同时东海县获批建设“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连云港市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

现今,东海县的硅产业发展形成了不同区域主攻不同技术方向的产业集聚态势:高新区重点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和电子级高纯硅微粉产业集群;开发区重点打造石英新材料产业集群;乡镇工业集中区分别形成了熔融石英、石英玻璃管、照明灯具等特色石英产业集群。区域间发展互有重点却也不乏协同作用。

(一)走了70多年的“资源驱动”产业强县之路

上世纪50年代,东海县发现了大量优质的水晶与石英资源,当地政府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迅速组建成立了地方国营水晶矿和水晶厂,专门从事水晶开采、收购与加工相关工作。由此,东海县走出了一条由资源驱动产业发展的强县之路,培养了大量手工艺匠人,以其低廉的价格与高超的技艺驰名中外,“水晶之乡”-中国东海的名号正式打响。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探寻更大规模的市场,成立了国营石英制品总厂,从英国知名公司引进连熔炉装备,从制造石英玻璃管开始,迈出了由水晶产业到硅产业转型的第一步。一批从事石英拉管行业的乡镇企业开始在东海兴起,以石英砂、硅微粉、石英管为核心产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慢慢显现,产品种类不断得到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伴随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东海硅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诞生了一批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如太平洋石英、福东石英、宏伟石英,硅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截至2023年底,东海县高纯石英砂国内市场占有率85%以上,石英玻璃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95%以上,高端硅基粉体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与安徽凤阳、广西兴安等地区并列成为中国硅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二)90%的矿石依赖进口,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东海县的水晶资源虽然优质且丰富,但可供开采的部分不足总储量的十分之一。由于技术的限制,截至目前东海地表已很难再开采出石英矿石,全县硅产业所需的矿石90%以上依赖进口,高端产品背靠资源发展的优势难以为继,但东海县各企业的仍需探索一条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高纯度石英砂主要来自国外进口,国内企业一直才探索自主创新之路。在2009年底,太平洋石英成功突破了高纯石英砂的提纯技术封锁,成为全球掌握光伏单晶坩埚内层高纯砂量产技术的企业之一,并带动了当地如海力源石英,神汇硅材料等高纯石英砂企业的崛起。截至2023年底,东海县高纯石英砂年产量50多万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

2017年,东海县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成,依托着南大、南工大、辽工大等高校,建成高纯稀土、石英玻璃器件成型、硅化石墨、3D打印陶瓷4家实验室,正式确立了东海县硅产业“整合创新资源、以创新驱动产业进步”的发展方针。聚集了太平洋石英、弘扬石英、晶海洋半导体等,4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7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东海县,用企业的自主创新逐渐取代了资源依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光伏硅方面,石英坩埚作为单晶硅片的制造耗材,由福典石英、中材江苏等企业领衔,极大地提升了传统耗材的使用寿命;半导体硅方面,晶海洋半导体手握“H代新型多晶硅片技术”等28个“中国好技术”,在多晶硅片领域一马当先,江苏联瑞正向着国内最大的硅微粉生产企业迈进;电光源硅、光纤通讯硅与航空航天硅均需要高品质石英玻璃,而东海县石英玻璃产业几乎垄断全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一席之地。

(三)政府助力给产业发展“赋能减负”

在东海县硅产业如火如荼的创新发展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在资金、土地、政策、人才招引、配套设施等方面全面着力,力求最大程度地给县内硅产业企业降低发展负担,健全发展环境。

从全县财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拨付200万元用于硅工业产品质量免费检测的初衷时,以免费检测券的形式发放到硅工业企业,帮助全县范围内登记在册的硅工业企业在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用于产品检测费用的“买单”。

人才招引方面,设立了25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实施“晶都英才2.0”集聚计划,对创新类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此外,还设立了10亿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发放科技贷款228笔,贷款额近10亿元。2023年通过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招引高层次人才203人,柔性引进产业高端人才37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级人才招引难的问题。

环保支持方面,投资新建了石英砂深加工集中区,运用全流程绿色循环工艺,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和环保要求,实现绿色化、无害化生产。推动能源供给“集约化”,一方面积极协调徐圩新区石化企业建设氢气充装站,确保存量企业和新上项目气体能源供应充足;另一方面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招引建设“公共能源绿岛”项目,实现石英玻璃制品生产企业能源集中供给、废污集中处理、应急处置设施全覆盖,提升产业安全水平,压降企业运营成本。

(四)聚焦“补链强链”,瞄准六大硅材料发展方向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东海县工信局也联合连云港市工信局、江苏省经信研究院共同出台了连云港硅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规划中明确将光伏硅、半导体硅、光学硅、电光源硅、光纤通讯硅与航空航天硅设定为六大硅材料发展方向。

1)打造高纯石英砂产业链。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纯石英砂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全球高纯石英砂产业新地标。发挥东海企业在高纯石英生产领域的领先优势,抓住市场机遇,迅速扩大产能规模,做大高纯石英砂产业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80亿元。按照“原料多样化、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工艺绿色化、安全本质化”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全球范围内优质石英矿勘采、并购,加大石英提纯技术的研发,加快工艺技术更新迭代,逐步扩大石英资源可利用范围。

2)打造石英玻璃产业链。以打造全国石英玻璃产业新高地为目标,规划建设石英玻璃加工产业园,着力做大做强石英玻璃及精深加工产业,提高玻璃石英制品和电光源等产品生产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130亿元。不断延伸发展集成电路、晶硅光伏、光电通信、特种光源、石油化工、航天军工等领域高端石英玻璃制品。研发耐辐射、耐高温特种石英玻璃及稀土掺杂功能石英玻璃器件。延伸发展合成石英,研发集成电路光掩膜石英玻璃基板、光学透镜、光纤放大器、石英陀螺仪、光栅滤波器等高端石英玻璃器件。

3)打造高纯晶体硅产业链。以晶硅光伏等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支撑,着力打造晶硅光伏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光伏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招引并整合硅料、铸锭(拉晶)、切片、电池片、组件、发电应用等资源,着力提升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壮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150亿元。延伸发展光伏玻璃、EVA胶膜、光伏背板、支架等配套产品,壮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东海光伏产业链结构。前瞻布局研发集成电路晶圆生长用电子级多晶硅料、第三代集成电路SiC单晶衬底材料,力争在硅基半导体材料领域取得突破。

4)打造硅基陶瓷产业链。扩大硅基陶瓷生产规模,延伸后道产业链,扩大高性能石英陶瓷、碳化硅陶瓷等在民用及航天军工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产业自主化、国际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产值达40亿元。前瞻布局5G通信基站微波介质陶瓷,燃气轮机陶瓷部件、纤维增强型石英陶瓷天线罩、航天飞行器和火箭发动机高性能精密陶瓷部件。

5)打造硅基粉体产业链。加快粉体装备更新改造,推广应用先进制备工艺,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产业协同,提高硅基粉体生产规模。到2025年产值达40亿元。扩大高性能硅基粉体在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高端覆铜板、5G通信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重点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装低辐射、高流动性球形硅微粉,进一步拓展硅微粉在CCL覆铜板、涂料、橡胶、日化等行业应用。前瞻布局纳米硅基粉体领域,研发高纯超细硅基粉体制备工艺技术,满足高性能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高精度抛光等领域需求。

6)打造硅基复合材料及其他产业链。抢抓新一代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快发展机遇,提高硅基复合材料生产规模,延伸后道产业链,扩大高性能硅基复合材料在民用及航天军工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到2025年产值达60亿元。紧盯国内万亿级锂电池产业发展机遇,重点发展硅碳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勃姆石涂层材料等。紧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晶圆CMP硅抛光液等关键配套材料。重点引进和培育硅碳负极材料、隔膜涂层材料、碳硅复合纤维、二氧化硅气凝胶等高性能先进硅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

整体来看,东海县构建了国内以石英为主、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硅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型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东海县硅产业上游石英砂、石英玻璃、硅微粉等材料产业门类齐全,技能专利、熟练工等硬实力要素配置完备,为该县进行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发展中游产品制造,追求更高产品附加值的行动方针打下了坚实的执行基础。东海县将会在未来积极补链强链,扩张产业边界,深化产业合作,向国际一流水平的硅材料制造基地、世界石英加工中心的目标地位发起冲锋。

来源:石英产业

东海硅产业转型之路:目标国际一流,世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