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困局难解:对于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究竟是节点性还是结构性,一直存在争议。然而,无可争辩的事实是,2024年上半年,整体产能利用率低迷,部分企业深陷停产泥沼。投产、开工、规划的光伏项目数量同比大幅下降超 75%,多晶硅环节开工率约为60%,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环节的开工率仅在50%至60%之间徘徊。行业内,低效的产能已然过时,而高效产能依旧稀缺,这一局面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价格暴跌,亏损蔓延:2024年上半年堪称光伏行业的价格寒冬。多晶硅和硅片价格暴跌超50%,电池片和光伏组件价格下滑也超过20%。价格的急剧下跌,致使众多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无情压缩,甚至跌破成本线。各大龙头企业如通威股份、TCL中环、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纷纷公布了令人揪心的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大幅跳水,上游和一体化龙头企业开始由盈转亏。通威股份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30亿元至-33亿元左右,TCL中环预计 2024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至-32亿元,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8.00亿元到55.00亿元,晶澳科技预计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8至-12亿元。这种大面积的亏损,不仅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更暴露出行业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策略调整方面的刻不容缓。

出口受限,贸易壁垒:在海外市场,光伏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贸易壁垒风险。欧洲作为中国光伏产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正大力扶持本土光伏产业,并计划提高本土产能占比。这无疑给中国的光伏出口增添了巨大压力。此外,海外光伏组件的高库存问题也在持续发酵,给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不过,也有乐观观点认为,从长期来看,库存问题对总体出口量的影响或许并非致命。

消纳难题,亟待破解: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迅猛增长,电网承载力的短板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低压接入、全额上网模式以及高发电渗透率的情况下,消纳压力与日俱增。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低压电网承载力有限,而自发自用比例较低导致光伏电力大量外送,进一步加重了电网的负担。并且,分布式光伏涉及众多参与方,管理的不规范、运维的不到位等问题,都成为了消纳难题中的关键症结。

技术瓶颈,突破艰难:在技术创新领域,光伏行业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衰减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储能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安全性堪忧等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极大地限制了光伏发电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政策依赖,市场波动:光伏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政策的扶持,政策的任何细微调整,都可能引发光伏市场的巨大波动,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使得光伏企业在规划发展蓝图时,如同在迷雾中摸索,难以准确预判未来的市场走向,经营风险随之攀升。

产能放缓,整合加速:2024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产能增速明显放缓,宛如一场产业整合的序曲悄然奏响。在主产业链的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投产、开工、规划项目数量同比骤降75%,超过20个项目无奈宣布终止(中止)或延期。其中,多晶硅环节超30万吨,硅片环节超15GW,电池片环节超60GW,组件环节超20GW。部分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技术升级困难等原因,被迫停产或大幅减产,行业整体开工率降至近年来的低谷。

企业分化,竞争激烈:在这场行业变革的浪潮中,企业的分化态势愈发显著。传统的龙头企业作为“老玩家”,在享受过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后,如今却被旧产能的沉重包袱和新技术的迭代压力所困扰。而“新玩家”则面临着研发技术积累不足、知识产权缺失等一系列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无论是“老玩家”还是“新玩家”,都必须在技术创新、战略调整、市场布局等核心领域狠下功夫,才能在这场残酷的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

市场受压,内外交困:在国际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遭受着来自美、欧、印等全球主要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重重打压。贸易壁垒的不断加码,不仅直接限制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规模,还对海外产能的布局和运营造成了严重冲击。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也面临着资源紧张、消纳困难等棘手问题。用地政策日益严苛、审批流程繁琐复杂、电网建设滞后等因素,如同一条条枷锁,紧紧束缚着光伏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并网。

光伏行业的局势瞬息万变,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光伏行业现状处于深水区。面对上半年的重重挑战,光伏行业在下半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足够的现金流。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携手应对内外部的压力和挑战才是取胜之道。而不是继续内卷,相互打压。说的简单,但是哪有那么容易,这就是人性。

来源:光伏研习社

2024年光伏:挑战重重,破局何从